宝应一老板说:感谢大家对我的开导……

2023-04-28 12:49:06 来源:宝应独家


(资料图)

◆来源:宝应县人民法院

杨某是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,因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宝应法院处以司法拘留。期间,杨某家属主动与执行干警取得联系,表示想给杨某送些衣物。在沟通过程中,执行干警了解到杨某曾经营一家玻璃加工企业,有着幸福的家庭,但因近年来企业经营不善,加之接触不良环境和人员,导致家庭破裂、债台高筑。

执行干警回忆在对杨某生产经营的某玻璃工艺厂进行财产调查时,工人们表示,工厂订单情况正在逐步回暖,企业经营状况也在逐步好转。承办法官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从最大限度激发鼓励被执行主体主动履行的意愿、提高主动履行能力的角度出发,启动拘调融合程序,将相关案情及背景信息向拘留所通报。

随后,执行法官又邀请了管教民警、申请执行人、杨某家属和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本案调解工作。在执行法官主导下,经过各方共同努力,杨某表示,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拒不报告个人真实财产状况,一直以来躲避执行、规避执行的错误行为,并主动表示想先履行部分款项,其余部分愿分期还款。经过协调沟通,被执行人杨某及时筹款,当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还款10万元,双方就所欠余款达成执行和解协议,案件顺利执结。

“感谢大家对我的开导,我之后一定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厂,搞好生产,争取早日还清欠款,重新开始生活。”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,杨某感激地说道。

调解成功后,各方当事人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。执行干警通过“拘调融合”便捷通道,向拘留所送达了解拘文书,实时成功解拘。目前,杨某企业生产经营已逐步向好,并正按约履行和解协议,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日趋融洽。

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,对被执行人“一拘了之”有时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惩戒威慑作用,反而不利于化解矛盾纠纷。为此,宝应法院主动作为,对接市拘留所,创新“拘调融合”举措,进一步发挥其作用,在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,实现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、法律效果的统一。

编辑:华丽

审核:杜强  王垄

标签:

推荐阅读>